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环球今亮点!推进公益保护、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静安检察积极探索公益保护新模式

日期:2023-04-14 10:02:03 来源:上海静安

记者从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区检察院牢牢把握“公益”核心,立足“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定位,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公益保护新模式,协力推进公益保护、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


【资料图】

五年以来,区检察院共发现线索378件,立案335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01件,相关行政机关采纳检察建议积极履行职责201件,整改回复率达100%。其中,“督促整治光污染问题”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事例,4起案件获评市级典型案事例。

探索实践建立“信息共享”

破解公益线索难题

在公益检察工作开展之初,区检察院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的规定》《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探索实践。

公益检察官从涉及药品的刑事案件着手排查发现,2017年5月,杜某夫妇因销售假药受到刑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作出禁业限制,将其纳入拟重点监管名单并予以公布。但2018年公布的上海“药品安全黑名单”中没有2人的信息。

检察官调查发现,主管部门因没有掌握法院的判决情况,尚未采取禁业限制处罚的有40余人,很可能导致相关人员“重操旧业”。

检察官马上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主管部门守好药品安全底线。对方迅速对相关人员作出禁业限制,并梳理近年来区域内“药品安全黑名单”。

此后,区检察院与职能部门会签联动工作意见,建立信息线索共享长效机制,促进药品安全管理。

同时,区检察院与区纪委监委签订《关于强化公益诉讼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与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会签《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机制的意见》。

回应群众关切

助推人民城市建设

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飞线充电”“线线相亲”等现象,公益检察官开展实地走访、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建议相关部门立即制止,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防火巡查检查,建立问题解决、联席磋商和长效管理三大机制。

职能部门全面采纳了检察建议内容,引导小区自建、街道帮建非机动车棚、加装充电设施3000余个;周边社区单位与小区开展联建共建,提供错时充电位近千个,形成辖区居民“3分钟安全充电圈”,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检察官开展了“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光污染防治”“大气污染、危险废物调查”等专项活动。对已经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实施常态化“回头看”,确认整改举措得以长期有效落实。

解决“数字鸿沟”困扰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2021年,公益检察官围绕老年人养老、出行、就医、消费、休闲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交流、走访排查,开展为期1个月的老年人信息化无障碍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调研。

针对有些老人跨不过“数字鸿沟”,特别是存在预约就医等方面不便的问题,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的同时,协同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信息无障碍服务全面排查。

很快,医院在入口和预检处安排专人对老年人引导,增加志愿服务人员协助老年人预约挂号,对75岁以上老人免预约并设置引导标识。在一些养老机构,对前来探视的老年人,增加工作人员提供协助服务,解决“数字鸿沟”困扰。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公益检察官通过办理4起无障碍设施被违规占用案件,公益检察官整改地铁口、公交站、无障碍电梯出入口等盲道16条,维护无障碍设施的合法、合规使用。

今年3月,区检察院与区残联会签《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协作意见》。此外,区检察院还联合上海军事检察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开展“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落实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

专业人才担任技术调查官

“智慧助力”解决急难愁盼

考虑到公益诉讼涉及门类广泛,专业化需求度高,区检察院出台《关于探索技术调查官参与检察办案活动的意见》,聘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担任技术调查官,助推公益诉讼提质增效。

2021年10月,区检察院接到线索,居民投诉部分商户的户外电子显示牌、灯箱、灯带等照明设施夜间亮度过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休息,以及某厂区照明设施正对路面,产生的灯光影响夜间行车安全。

11月,公益检察官在立案后,聘任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为技术调查官,辅助案件办理。

公益检察官联合技术调查官多次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对18个需要重点排查的点位现场调查,运用光度计、照度计、全站仪等科学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并拍摄现场照片和视频。

通过司法鉴定,查明6个点位的光源亮度或照度超过了规定限值。

当月,区检察院就向职能部门代表公开宣告送达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履行光污染监管职责,督促涉案商户、工厂对问题点位光源进行整改。

职能部门立即调查处置、督促整改,形成了严把前端审批、加强日常巡查、注重投诉回复的长效监管机制。

经督促整改,涉案6个问题点位的照明设施有3个被拆除、3个调低亮度至限定值以下。

回访时,区检察院再次联合技术调查官至现场跟进治理成效,确认涉案光源已符合技术规范,不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休息,这起督促整治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评为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2022年,区检察院制定《关于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的实施办法》,公益检察室率先试点,助力检察办案的专业化、精细化。

优化资源简案快办

公益检察提质增效

为优化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2021年4月,区检察院率先制定《关于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的若干规定(试行)》。

在一起小区门口随意堆放垃圾的案件中,检察官从发现垃圾随意堆放影响饮用水安全的线索,到完成调查取证,制发检察建议,再到区城管执法局现场执法,48小时内完成垃圾清运,高效保护公共利益。至今,区检察院共对146起案件适用简案快办程序。

今年3月,区检察院加大简案快办力度,公益检察官在不突破既有办案规则的前提下,遵循“速查、速发、速改、速结”模式,让受损的公共利益尽快得到修复。

区检察院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公益”核心定位,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的使命任务,更精准、更有力地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