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9 14:47:46 来源:CEO商业头版
【资料图】
★星标★“CEO商业头版”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ID:collegedaily) 作者:编辑部 有些专家教授是专家教授,有些专家教授是砖家叫兽。在过去的2022年,“专家建议”好像已经变成新的时代特色。 有什么不懂的,只要键入搜索引擎,就能听听专家建议。 出于严谨,没有title的专家一般不易被选择。找专家,就得找名号响当当的,这跟选医院就找三甲一个道理。 然而一些颇有来头的人物,却提出越来越多让人匪夷所思、“不食人间烟火”的建议。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砖家和专家是有区别的,我们盘点了2022年的一些「建议名场面」。 娱乐圈有金酸莓奖、金扫帚奖来鞭策影视业,或许专家圈也该设立个“金糊嘴奖”。 有了口碑效应,还请专家们三思而后言,求求你们别再自砸招牌了! 2023年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2022年,互联网上充斥着太多所谓的“专家建议”。 某许姓专家,北京某顶尖学府经管学院教授建议 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灵活就业收入” 。 某张姓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某集团董事长建议: 建议年轻人多进厂打工,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这样才有助于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网友说:“让你儿子孙子进工厂你乐意不?年轻人不考虑收入,拿什么养家糊口?” 服务业为主营业务的某丁姓集团董事长、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 66岁至79岁仍是中年,要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某董姓经济学家、某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建议:农民可以县城买房,开车回农村种地。
不能因为你买不起就说房价高,只能说明你的收入偏低。
某陈姓经济学家建议: 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现在谁家没个50万现金呢? 上海某大学双聘教授赵某某建议: 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教授原话:我们可以将养老金、社保、保障房分级,然后与子女多少挂钩,子女多的标准高于子女少的,没有子女的可享受最低保障) 网友点评: 这是针对年轻人不生孩子的一系列不合理惩罚措施,但事实上,他的行为是对其他专家,尤其是“灵活就业”专家的一大挑衅。 毕竟灵活就业的低收入群体存在的一大前提条件是有两套房,这样才能租出去一套,但这位“不生则罚”专家竟然在这个鼓励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买房成为灵活就业群体的当下,公然提议不生育的年轻人不得购买保障性住房…啧啧啧,其言语中的不屑与挑衅令人不寒而栗。 国内TOP2高校教授,梁某某建议: 年轻人没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教授原话:“如果你短期内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或者自我培训,去提升技能水平,然后等待经济好转,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还有专家建议建议: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央视网原文: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除此之外,专家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建议农村自己炸的菜籽油和猪油不能吃,因为没经过检验,必须到超市去买桶装油来吃。 建议农村取消猪圈鸡圈,猪圈鸡圈对环境有污染。 建议农村烧火做饭污染环境,应该禁止,要改烧天然气。 建议农民不要在农村建房,因为农村的房子一文不值,要进城买房 建议油价应该上涨十倍,这样普通人就加不起油,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 建议普通人买房,可以利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养老金,六个钱包来助力。 但专家的建议也很快会反转。 这些专家的建议荒谬至极,打脸也是突如其来,正所谓“何不食肉糜?”2022年疫情的转变和政策的变化,更是让一些专家的人设塌房。 为什么专家的建议最终都会变质?2022年我们普通人听了太多专家的建议,疫情的建议尤其之多,充斥在网上的观点和论点反复横跳,对病毒不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面对超强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的侵袭,国内群众是恐慌的。 一边是专家的苦口婆心无需担忧,一边是被抢购脱销的蒙脱石散,强烈的反差折射出深层的信任危机和普遍焦虑。 有一些专家的言论一致,但是在早期的时候被说成了是“渲染焦虑”。 比如说: 疾控中心专家曾光曾遭致网友一片声讨,原因是他作为专家,在病毒毒力减弱,国外防疫政策调转的时候,依然在说病毒的威胁性。 曾光在采访中谈论的是“放开的条件”,他提到了疫苗和医疗储备。 潜台词是,他不建议在这些条件没做好的情况下开放。换种说法是,当时阶段应该尽快做好疫苗接种和医疗资源的配置。 但他的声音很快被质疑声淹没了。 曾光的观点是前后一致的,从没认为新冠病毒就是大号流感。 而今年年初,病毒学家吴尊友也发表了和曾光类似的看法,对“新冠等于大号流感”提出质疑,甚至是质疑了《柳叶刀》的文章。 今年1月19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在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论文,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 吴尊友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直言这篇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准确,说默里是统计学家,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并不十分了解生物学以及病毒,是把新冠视同流感提出这种假设的。 现在已经是12月底了,离默里预测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时间节点3月份已经过去了3个季度,大流行结束了吗? 不仅如此,致死率还在上升。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12月中,身边不断有合并基础疾病的老人因感染所谓的"感冒"去世。当初那些信誓旦旦说新冠就是大号感冒的人,现在又在哪里? 再比如: 专家坚持老年人接种疫苗,并且用事实数据表明对奥密克戎对老年人有相当大的致死率。 但是大家听吗? 对于疫苗接种,很多人讳莫如深,甚至不希望家里老人接种,阴谋论频频出现,对于国产疫苗的质量问题持怀疑态度。疫苗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可以看看香港的数据做一下对比,为什么大陆出现大面积感染后会发生老年人病死激增的情况?这和疫苗接种普及率有很大关系。根据香港最新公布的第五波疫情确诊和死亡的真实数据(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1月30日00:00),不同年龄组别和疫苗接种情况下的实际感染情况和死亡情况如下:★星标★“CEO商业头版”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天天微资讯!加拿大菜籽大幅增产上市 菜籽油价格创4个月来新低
天天热门:春运期间 各地加强交通枢纽消防安全检查
天天播报:我放假啦!这 22 天干点啥呢
焦点信息:国网山西电力构建供应商精准评价体系 为物资招标采购评审提供精准高效支撑
世界速看:杭州星滔企管公司近日成立,马云持股20%
百事通!越秀集团全数赎回10亿元公司债并将提前摘牌
全球要闻:大陆要求台湾食品企业交出“机密配方”?国台办回应
热点聚焦:《锦心似玉》罗元娘临死前告诉十一娘嫁入徐府,凶手是徐家的人
环球快资讯丨天津灵活就业人员补缴2022年社保费通知
全球热议:富春染织(605189.SH):部分股东以大宗交易减持可转债61万张
全球速讯:丹东:公积金贷款购首套房首付比不低于20%
快报: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
时讯:赛腾股份01月10日获沪股通增持24.94万股
热门看点:【新股IPO】迈越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为广西教育及政府信息化综合IT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
世界快看点丨金埔园林(301098):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比例达到1%
【播资讯】2023绵阳高职单招学校确认(填报专业志愿)时间一览
【天天时快讯】满江红定档大年初一,易烊千玺新影片三个字待映,与王传君李现合作
环球快讯:玉溪合同纠纷律师如何收费呢
每日热闻!现在的醉酒驾驶后怎样办
世界热讯:小袋鼠贷款逾期还不起会上征信吗
环球快播:美国在疫情后的失衡远未解决?
【世界播资讯】CES消费电子展|宝马变色私家车,七彩车身吸睛指数飙升
【全球独家】开好局 起好步丨上海: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世界看热讯:盒马鲜生全面盈利,马云的新零售预言成功
全球视点!2023年,我建议专家别乱建议…
当前播报:怎样写离婚协议书才是离婚财产分割的样本
天天百事通!美国卫星今天或坠落朝鲜半岛:重达2吨 韩国警告民众“别摸”
当前视讯!怒海麟威评分公布,7.5分中等偏上,但吕布皮肤中只排第五
世界热讯:中国民航局:2022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2.5亿人次
快播:机械革命推出新款旷世 G7 台式机:i5-13400 + RTX 3050,5799 元